箍桶翁 拳术分南北两派,北派注重力道,南派之拳更注重技巧的运用。较技之时,往往勇不如巧。 清代,寿州曹氏富,某日被强盗打劫,官府不理。曹父愤而遣二子学武。长子遂拜一少林僧为师,次子远走他乡寻访名师,先是去了山东,寻名师不遇,又辗转到浙江。他听说四明张松溪的大名,于是前往。途中住在一个客栈,看到门口有一老翁正在箍桶,虽年近古稀,但眼神深邃,神采内敛,手指灵巧有力。
曹次子很诧异,向店主打听:“门口老翁是何人?”店主说:“此人是一老拳师,现隐居此处。”于是,曹家次子向老翁跪拜,哀求拜师。老翁笑道:“我只是一箍桶匠,除了箍桶什么都不会。”曹次子说:“如您不弃,学习箍桶也可以。” 曹次子跟着老人学习箍桶,半年之间勤谨恭敬,认真刻苦。老人看到他的诚意,领入密室中给他疏松骨节,又传授练拳秘诀,说道:“坚持不懈照此练习,胜人虽然不足,自保还是有余的。” 曹次子跟着老人学拳五年,回到寿州后兄弟见面,全家人都很欣喜。有人怂恿兄弟二人展示所学,哥哥挟起一个几百斤的石鼓在院子里走了一圈,又演示一套拳法,虎虎有声。弟弟说:“我做不到!” 大家问他所学,曹次子说:“我所学的是如何让对手跌倒。”大家让他演示,次子又说:“必须对方前来攻击,方能奏效。” 于是,哥哥试着攻击,弟弟顺其势或牵、或挽、或推,哥哥多次仆倒在地。大家叹服。《拳师傅》 唐朝时,韦某在京城西郊外住店,日暮时想赶路。店中有个老人正在箍桶,他对韦某说:“强盗横行,不要走夜路。”韦某拍着自己的弓箭说:“有此无患!” 走了十多里,天色完全黑下来,韦某发现身后有个人影尾随,他大喝一声:“是谁!”尾随者停步不语。韦某对着那人连发几箭,似乎命中,但是那人仍不后退。韦某开始害怕,打马狂奔,身后发出风雷之声,紧随其后。 他跑到一棵大树下,下马背靠大树迎敌。不见人影,只见一道电光环绕着大树飞舞,树上的枝叶纷纷落下,片刻就堆积到膝盖。韦某非常害怕,扔掉弓箭对着空中乞求饶命。电光不见,风雷声也随之消失。 韦某的马不知跑到了哪里,他只好徒步返回店中。那个老人还在箍桶,看到韦某笑着说:“年轻人,如今知道了吧,只靠弓箭是不行的。”说着把他领到后院,韦某的马驮着行李站在那里,墙边还竖着一块做桶用的木板,上面扎着几支箭。 韦某想拜老人为师,老人不答应,只是讲了一点剑术的道理。虽然如此,韦某在剑术上也有了很大提高。《酉阳杂俎》 赶车叟 清朝末年,陕西某镖局解银二十万两去往京城,共有骡子四十头,镖客二十人。出潼关到了灵宝县界内,有盗数十据住山口,镖头前去通融,愿意送上白银二百两。强盗不答应,双方剧斗,互有死伤。
忽然,又有一队强人从侧面冲出,赶着十二匹骡子呼啸而去,被抢走的银子大约五万两。镖客们首尾难以顾全,只能暂时回客店想办法。 这时店里又来了一辆马车,一个姓范的镖客看到赶车之人,惊喜说道:“救星到了!”于是上前参拜。赶车人五十多岁,精壮黝黑,目露精光。他听范镖师说了事情经过,说道:“我当助相助,成功与否不敢说,当务之急是要夺回银两,以免耽误路程。” 他从车内拿出一根皮鞭,柄仅一尺,鞭长丈二,前半部分粗如鸡蛋,后半部分逐渐变细,梢部如孩童手指。车上客人大呼:“你要去哪里?”赶车人置之不理,带着十几个镖师上马而去。其余的镖师看护剩下的银两,并把车上客人带到店里安排酒饭。 他们狂奔几十里,前面出现两个骑马的人,正是断后的强盗。赶车人策马靠近,皮鞭挥出,一人落马而死。他又挥鞭缠住另外一人脖子,逼问强盗去向及今夜口令。 强盗回答后,哀求饶命,赶车人并不搭话,回拉长鞭把他勒死,带着众人沿路追去。 五更时,前方影影绰绰出现一队人马,正是被劫走的骡队。有人大声呼喊,讨要口令。赶车人一边回答,一边靠近。出其不意挥动长鞭,强盗纷纷落马,镖师们抢回银两,催动骡子急速返回。 赶车人断后,挥鞭横扫乱击,疾如风雨。众强盗不再追赶,赶车人也回了客店。 镖头千恩万谢,言谈间问道:“大侠如此身手,为何不到军营谋个职位?”赶车人说:“我当年就是在军营为朝廷效力,曾随大军出征回部,因军功授都司之职。后来看军中兵匪参半,不屑为伍,因此归乡。坐吃山空,只好以赶车为业。” 镖头报告官府,请求派营兵护送出辖区,又送车夫二百两银子酬谢,车夫不受,随着镖师们一起过了山口,载着自己的客人而去。《怪异精华》
某书生中了举人,意气洋洋去往京城考进士。当时各省都有自己的规定,去往京城的举子或给单程路费,或安排免费车马。 此人到了某县,去县衙要车,恰巧县衙马车有公务外出,于是上街征用了一辆百姓牛车,让赶车老汉把书生送到邻县。书生嫌走得慢,对老汉多次呵斥。老汉不以为忤,走到郊外时笑吟吟说道:“前面不远就是小老儿家,请到屋里喝杯水再走吧!” 书生正口渴,点头答应。来到一个小院,整齐干净,门上一牌匾,上书“进士及第”。书生大惊,问道:“中举的是老丈什么人?”老汉从容说道:“是犬子。”书生非常惭愧,作揖道歉,又问老汉为何还要做赶车的营生。 老汉说:“没关系的,我既然赶车就得听人驱使。我以前就做这个行业的,儿子考中进士也不愿舍弃。” 书生没有了开始的气焰,接下来的路程对老汉恭敬有加。《解酲语》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