道家大暑养生法

2019-7-19 16:23| 发布者:fengdaoren| 查看:1871| 评论:4

摘要:公历7月23日-8月8日,进入大暑节气,人体感受暑邪后,容易出现全身乏力、头昏、心悸、胸闷、汗出过多,甚至中暑。 《孝经纬》曰:夏至后十五日,斗指午,为小暑。后十五日斗指未,为大暑。小大者,就极热之中分为大 ...


  公历7月23日-8月8日,进入大暑节气,人体感受暑邪后,容易出现全身乏力、头昏、心悸、胸闷、汗出过多,甚至中暑。


  来由

  《孝经纬》曰:夏至后十五日,斗指午,为小暑。后十五日斗指未,为大暑。小大者,就极热之中分为大小,初后为小,望后为大也。律林钟,林者,众也,万物成熟,种类众多。

  《乐志》曰:月辰为未,未者,味也,万物向成,咸有味也。

  《要纂》曰:六月为徂暑。


  饮食:

  《荆楚记》:六月伏日,宜作汤饼食之,名为辟恶。


  是月宜饮乌梅酱、木瓜酱、梅酱、豆蔻汤以去渴。


  乌梅酱止汤:方用乌梅捣烂,加蜜适中,调汤微煮饮之。水泻渴者,以梅加砂糖、姜米饮之,不渴。——《千金月令》

  木瓜酱:用木瓜十两,去皮细切,以汤淋浸,加姜片一两,甘草二两,紫苏十两,盐一两。每用些少泡汤,沉之井中,候极冷饮之。

  梅酱吃水方:用黄熟梅十斤,蒸烂去核,将肉秤有几斤,每斤加盐三钱,加紫苏干者一两,干姜丝二钱,甘草三钱,搅匀,日中大晒,待红黑色收起。用时,加白豆仁、檀香些少,饴糖调匀,和水服,最解暑渴。


  《抱朴子》曰:三伏中,用黄蓍、茯苓煎膏,入甘草末二分,以井凉水调服。治谵狂,大消暑热毒气。


  三伏日宜服肾沥汤:治男子虚羸、五劳七伤、风湿脏虚、耳聋目暗。

  方:

  干地黄六分 黄蓍六分 茯苓六分 五味子四分 羚羊角四分 桑螵蛸三两,炙 地骨皮一两 桂心一两 门冬五分,去心 磁石一钱三分打碎,水洗,令黑汁出尽为止。羊肾二个,猪肾亦可,去脂膜,切如柳叶,以水四升,先煮去水升半,即掠去水上肥沫及肾滓,取汁煎诸药,澄清去滓,分为三服。三伏日各服一料,随人加减亦可。忌食大蒜、生葱、冷陈滑物。空心平旦服之。


  《琐碎录》曰:宜食苦荬,以益心气。

  《家塾事亲》曰:西瓜性温,熟者可食,解暑,名白虎汤。


  《抱朴子·养生书》云:三伏内用甘草一钱,好明白滑石六钱,为末,和水饮之,名六一散,令人免中暑泄泻。


  三伏内服十味香薷饮方:

  香薷数年陈者,一两 人参 陈皮 白朮炒 白扁豆炒 茯苓  黄蓍 木瓜 厚朴姜汁浸 甘草各五钱

  共为饮片,水煎停冷服之。或为细末,水调一二钱服。


  三伏时,用门冬、五味子、人参泡汤代茶,谓之参麦散。消渴生津。

  又曰:其月无冰,不可以凉水阴冷作冰饮。水热生涎者勿饮,能杀人。


  养生:

  《养生杂纂》曰:老人气弱,当夏之时,纳阴在内,以阴弱之腹,当肥冷之物,则多成泄泻,一伤真气,卒难补复。不宜燥热补药,惟用平补温和之剂,如八味丸之类,以助元气。

  《真诰》曰:十九日、廿四日拔白,永不生。”又云:“初三、初四、十八、廿八日拔白亦可。

  《四时纂要》曰:是月初一日、初七、初八、二十一日沐浴,去疾禳灾。

  《七签》曰:是月二十七日,取枸杞煎汤沐浴,至老不病。

  《济世仁术》曰:六月极热,可用扇急扇手心,则五体俱凉。

  《琐碎录》曰:暑月不可露卧,勿沐浴当风,慎贼邪之气侵人。

  《养生仁术》曰:勿专用冷水浸手足,防引起狂邪之风犯之,令人疯病,体重气短,四肢无力。

  《便民纂》曰:途中一时中暑身死者,不可用冷水灌沃,急就道上取热土,填于死者脐上成堆,中间拨开作一孔,令人撒尿浇入脐孔。次用生姜、大蒜捣烂,热汤送下,即活。


  六月修养法


  季夏之月,发生重浊,主养四时,万物生荣,增咸减甘,以滋肾脏。是月肾脏气微,脾脏独旺,宜减肥浓之物,益固筋骨。卦值遁,遁者,避也,二阴浸长,阳当避也,君子庄矜自守。生气在巳,坐卧宜向南方。

  孙真人曰:是月肝气微弱,脾旺,宜节约饮食,远声色。此时阴气内伏,暑毒外蒸,纵意当风,任性食冷,故人多暴泄之患。切须饮食温软,不令太饱,时饮粟米温汤、豆蔻熟水最好。

  《内月秘诀》曰:建未之月,二阴之卦,是阴气渐长,喻身中阴符,离去午位,收敛而下降也。


  《灵剑子》导引法

  端身正坐,舒手指,直上反拘。三举,前屈,前后同行。至六月半后用之。去腰脊脚膝痹风,散膀胱邪热。


  陈希夷大暑导引坐功图势 


点赞

你好

忿怒

路过

无语

伤心
发表评论

最新评论

引用 明唐 2019-7-19 20:25
这个引导法,谁给翻译一下?
引用 三琳 2019-7-19 19:14
来学习下
引用 正心正己 2019-7-19 17:10
学习了,师父
引用 周玉坤 2019-7-19 16:57
可以一试!

查看全部评论(4)

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